102學年度第2學期理學院《科學大師系列》專題演講
活動簡述: 謝副研究員從介紹自己的經驗進入今天的演講,接著介紹台灣學生學習評量資料庫(TASA)。謝副研究員指出,TASA主要施測對象是國小四年級、六年級、國中二年級、高中二年級與高職二年級,測驗的題目主要是建立在九年一貫的指標上,而且每次測驗及每個科目都會有十三個版本,TASA還會設計給學生及學校的背景問卷。謝副研究員表示,國內花了很多的經費在TASA上,而且TASA蒐集完備的數據,目前已開放給學者申請使用,但每年申請的人數並不多。謝副研究員在演講中告訴大家,TASA標準設定流程其中最困難的是評估此測驗的效度,因為在實務上要如何執行,才能使切斷分數具有效度,為研究重點。最後,謝副研究員告訴大家目前國教院有多項的職缺,希望大家能夠去申請,也希望大家能夠參加國教院的暑期intern。
活動簡述: 本周的演講,吳博士由介紹The Assessment Triangle(評量三角)套用在數學評量上開始,讓聽者瞭解評量的基本流程。吳博士指出,學習的評量與促進學習的評量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學習的評量比較偏向成就測驗,而促進學習的評量比較偏向診斷測驗。吳博士表示,關於基本的評量理論有試題反應理論(IRT)和認知診斷模式(CDM),IRT可以測出學生該學科的好壞,而CDM可以具體的表示學生該學科哪裡好,哪裡不好。吳博士在演講中告訴大家,目前政府花了很多精力在TASA上,也有很多的資源可以提供研究者研究,希望大家能多多申請,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評量。由吳博士的演講,可知任何一門學科都免不了評量,而選擇評量的方式需以教師想要評量出學生的哪個方面而定之。
活動簡述: 劉教授從數學是共同的語言,接著看一段美國影集,內容是描述美國人接收外星人給的數學(質數)的訊號,接著提出「數學是全宇宙共同的語言嗎?」開始正式進入本周的演講。劉教授指出,數學和音樂乍看之下很多人認為兩者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但仔細去瞭解就會發現,數學和音樂有著相似的處境,因為數學在科學領域中屬於最抽象的,而音樂在藝術領域中也是屬於最抽象的。劉教授表示,數學的教與學不僅是教育的活動,也是社會的、文化的實踐。劉教授在演講中告訴大家,多數學者提到數學家與數學教育研究者之間由於彼此有著不同的數學觀,導致數學家與數學教育研究者很難合作。由劉教授的演講,可知數學教育發展的四個向度:國際視野、地方關懷、數學知識及時間展度,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地方關懷,當一個 地方對數學教育的關懷度越高,則該地方的數學教育發展也就越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