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7 是不平靜的月份,七月接連幾顆颱風在熱帶西北太平形成,其中丹娜絲以罕見的九號路徑,沿著台海由南而北,從嘉義布袋登陸。狂風不但橫掃東石蚵棚、七股太陽能板,掃落麻豆的文旦,雨颱更襲擊嘉南平原,造成農業嚴重損失(圖1)。
丹娜絲颱風離開都快三星期了,台灣至今仍雨不停(圖2);相反的,幾乎同一時間日本被高溫熱浪籠罩,北海道出現近39度高溫(圖3),比氣候值高出約14 度,熱死人的例子頻傳(圖3)。
這段期間,東亞南北地區,出現一濕熱 一熱反差的極端天氣,是地球氣候系統出了問題?
其實這種反差的極端天氣,日本氣象學家Nitta (1987) 已提供一個合理的科學解釋。Nitta 的研究顯示,東亞夏季氣候存在從南海一帶出發,經過台灣,穿越日本往北傳播的波動,他命名為Pacific-Japan (簡稱 PJ) pattern (圖4)。
此波動型態特徵是,台灣-南海如果是低壓區(多雨) ,日本則為高壓區(高溫少雨)(圖4),反之則相反。以日本橫濱以及台灣恆春兩地的地面氣壓差所建構的PJ 指數顯示七月中旬到月底這段期間,PJ-Pattern指數來到相對的高值(圖5),
近期台灣多多雨以極日本高溫反差的天氣現象,PJ Pattern 提供一種合理的解釋。
PJ Pattern 是氣候系統自然的變異,形成不需要透過人為的暖化作用,暖化是否會增加其強度,仍需更多的科學證據。值得留意的,日本陸地以東的黑潮這段時間雨出現異常增暖 (圖6),
黑潮增暖且往東延伸的現象從2000 年就開始了,一些研究顯示與暖化有關,黑潮增暖是否加劇PJ Pattern以及日本的高溫, 值的作後續追蹤。
PJ Pattern 是東亞夏季發生南北向傳播的波動,是否存在東西向傳播的波動?答案是有的。那是沿著絲路向東傳播的波動,稱為Silk-Road Pattern,這條路徑橫跨歐亞位於絲路上空;
中國絲綢茶葉循著絲路往西運送過程,歐亞的天氣系統卻反其道向東傳,東西的文化與天氣借此路經交流,這有趣的現象就等下回談了。
理學院院長 洪志誠 2025/7/29